close

一直以來,有很多人信仰彌勒淨土,經朝歷代,遺下了不少示現傳說,但孰真孰假,便要靠自己作出判斷。其中流傳得最廣為人知的,就是中國之布袋和尚,據說便是彌勒菩薩的化身。布袋和尚是梁、唐、晉、漢、周五代中後梁時期的人,名叫契此,意即契合我們所證得的真理。

禪宗有一本書叫《景德傳燈錄》,講了很多佛家故事,其中卷二十七有一篇描述布袋和尚,說其相貌奇特,蹙額皤腹,額上有像車軌一樣的皺紋,打開衣襟,便露出偌大的肚子。他手持禪杖,肩荷布袋,笑口常開,經常佯狂瘋顛,出語不定,就地而臥,隨遇而安。予人歡喜快活、逍遙自在、大肚能容的深刻形象。

他無論走到甚麼地方,每遇見人就會伸出手來乞求食物和用品,更隨手把所乞到的東西放入布袋之中,所以其布袋裡裝滿了生活的所需品。而那只布袋似乎具有法術,無論放了多少東西進去,卻總是裝不滿的。一人一布袋,布袋和尚就這樣背著那一只布袋,廣闊心包容太虛,行腳遨遊於天下。

這位奇人異士,雖然眠不擇地,但他臥在雪地裡時,身上卻不會沾到一點兒雪花。他還能預測事情吉凶和氣候變化,人們如果看見他穿著高齒木履,在通往市集的橋上豎膝而眠,就知道今天的天氣一定很好。如果看見他穿著濕草鞋,在路上急急行走,表示天快要下雨,每一次都靈驗非常。這些行為本來無聊得很,但記錄的人卻覺得很重要,因為當時根本沒有任何天氣預報,別人覺得布袋和尚能這樣預報十分特別,所以便記錄下來。

布袋和尚雖然行事怪誕,卻也有許多好處。第一他爲人隨和,乞討時也不過分,一般總是只要一文錢。第二是他能預言人事,而且凶吉皆驗。三是他與孩子們很合得來,在他身後經常跟著一大群孩子,與他一起嬉鬧玩耍。

布袋和尚只要看見有人在吃東西,即使是在吃魚吃肉,他都會向人乞討,不管是葷是素,是肉是禽也無所謂,心裡完全沒有半點執著。於修行來說這本來是很好的,但在別人眼中,他是位出家人,這就不是那麽好了。因為在中國這樣的環境裡,出家人是要堅守基本戒律的。雖然菩薩會有些特別度眾的原因,但又不說出來,如果給那些心中未存正道的人照樣學樣便會很麻煩。

佛教講的是去除執著,但怎樣才算是將執著放下?這個標準就是在時、地、人三方面合成的條件下,應該怎樣做才適當,我們就要怎樣做,否則就是不適當。所以布袋和尚的作略本來是適當的,但因為他是出家人,就變成有些問題了。天氣預報本來就不是出家人要做的工作,反而他與人談話說笑時講一些古怪道理卻無所謂,古怪道理可能有其特別作用,因為有些人要聽古怪說法才會有所改變,平凡道理是不會聽入耳的。但我們必須知道,任何古怪行為對布袋和尚來講或者沒有所謂,但對整個佛教來說,可能有很大的影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飞凤 的頭像
    飞凤

    飛鳳閣文學公益園地

    飞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